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、生活、休息的重要场所,是我们朝夕相处的“小家”。然而,宿舍内人员密集、用电需求集中,若忽视消防安全,极易引发安全事故。为守护每一位同学的生命财产安全,营造安全温馨的宿舍环境,保卫处特此梳理宿舍消防安全核心要点,望全体同学认真学习、严格遵守。
一、警惕宿舍“隐形杀手”,认清火灾隐患
宿舍内的火灾隐患往往隐藏在日常行为中,需重点防范以下几类风险:
用电违规“埋祸根”: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是宿舍火灾的首要诱因,如热得快、电暖器、电磁炉、电煮锅等,这类电器功率远超宿舍电路承载能力,极易导致电路过载、短路起火;私拉乱接电线、网线,线路缠绕打结或被重物碾压,绝缘层破损后易引发漏电、短路;充电器、充电宝长期插在插座上不拔,即使设备充满电,仍会持续耗电发热,形成“待机能耗”隐患;电器使用时无人看管,如吹风机、卷发棒随手放在床铺、衣物上,高温接触易燃物瞬间即可引发燃烧。
易燃物品“藏危机”:宿舍内存放酒精(尤其是高浓度医用酒精)、汽油、打火机、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,这些物品遇明火或高温极易发生燃烧、爆炸;部分同学在宿舍吸烟后乱扔烟头,烟头表面温度可达200-300℃,中心温度高达700-800℃,足以引燃床铺、窗帘、书本等易燃物;堆积的旧书本、快递纸箱、衣物等易燃杂物,不仅占用空间,还会加速火灾蔓延。
消防通道“被堵塞”:部分宿舍为图方便,将行李箱、自行车、杂物堆放在楼道内或安全出口附近;宿舍门后悬挂衣物、堆积物品,一旦发生火灾,会严重阻碍逃生通道,延误疏散时机。
二、严守宿舍安全规范。主动预防火灾
防范宿舍火灾,关键在于从自身做起,将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:
规范用电“不越线”:严格遵守宿舍安全用电管理规定,不购买、不使用大功率电器和“三无”劣质电器;不私拉乱接电线,使用插线板时选择有3C认证的产品,避免多个大功率电器共用一个插线板;离开宿舍前务必关闭所有电器电源,拔掉充电器、插线板,做到“人走电断”;发现电路异常(如插座发烫、灯光闪烁、电线异味等),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宿管阿姨或保卫处报告。
管好物品“除隐患”:不存放酒精、汽油、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,如需使用医用酒精消毒,应购买小瓶装(不超过500ml),使用后及时密封存放于阴凉处,远离火源;不在宿舍吸烟,更不乱扔烟头,发现他人在宿舍吸烟及时劝阻;定期清理宿舍内的旧书本、快递纸箱等易燃杂物,保持宿舍整洁有序。
畅通通道“保安全”:自觉保持宿舍楼道、安全出口畅通,不占用、堵塞消防通道,不在楼道内焚烧杂物;宿舍门后不堆积物品,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打开房门逃生;熟悉宿舍楼层的灭火器、消火栓位置及使用方法,发现消防设施损坏及时上报。
互相监督“共守护”:同学之间要互相提醒、互相监督,发现宿舍内存在消防安全隐患(如违规用电、存放危险品等),及时制止并向宿管部门报告;积极参与宿舍消防安全宣传活动,共同学习消防知识,提高安全防范能力。
三、牢记宿舍逃生要点,科学应对火情
若宿舍突发火灾,保持冷静、科学逃生至关重要,务必牢记以下要点:
第一时间报警求救:发现火情后,立即大声呼救,提醒宿舍及周边同学撤离;同时拨打“119”报警电话,清晰说明火灾地点(学校名称、宿舍园区、楼栋号、房间号)、火势大小、燃烧物质及报警人姓名、联系方式;随后拨打学校保卫处值班电话([此处可填写保卫处实际值班电话])和宿管办公室电话,便于学校快速组织救援。
判断火情谨慎行动:若火势较小(如电器短路起火),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可使用宿舍或楼道内的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(使用方法:提灭火器、拔保险销、握喷管、压手柄,对准火焰根部喷射);若火势较大、烟雾浓烈,切勿盲目扑救,应立即撤离。
正确逃生防浓烟:撤离时用湿毛巾、湿衣物捂住口鼻,弯腰或匍匐前进,避免吸入有毒烟雾;切勿乘坐电梯,优先选择安全出口逃生;若宿舍门已发烫,说明门外火势较大,切勿开门,应立即关闭房门,用湿毛巾、湿衣物堵塞门缝,防止烟雾进入,然后在窗口挥舞鲜艳衣物或大声呼救,等待救援。
有序疏散不慌乱:撤离过程中服从宿管人员、保卫人员的指挥,不拥挤、不推搡,有序下楼;到达安全集合点(如宿舍楼下广场、操场)后,及时向负责人报告本宿舍人员是否到齐,不擅自返回火灾现场。
宿舍安全无小事,一点一滴筑平安。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,自觉遵守安全规定,养成良好习惯,让我们共同守护“小家”的安宁,为平安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!